欢迎来到联合国,您的世界!

国际和平日,2009年9月21日
我们必须裁军:创建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

裁军的100个理由

  1. 因为核武器对人类造成威胁。让我们永远消除这一威胁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2. 因为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相信我们现在有很好的机会作出改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3. 因为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相信在核战争中没有胜者

  4. 因为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我知道核战争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5. 因为核武器不会区别对待任何人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6. 因为我们必须谨防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7. 因为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在更加安全的世界中成长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8. 因为节省下来的资源可用于应对其他全球性挑战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9. 因为节省下来的资源可用于应对气候变化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10. 因为节省下来的资源可用于应对全球性食物短缺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11. 因为没有核武器的世界将会更加安定

  12. 因为裁军和不扩散与世界发展、人权以及和平息息相关

  13. 因为禁止核试验可以极大地促进全球各国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方面的努力

  14. 因为核扩散就像是一把悬在我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5. 因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是核裁军和不扩散的核心

  16. 因为长久以来,核裁军和不扩散议程停滞不前

  17. 因为对核裁军和不扩散的呼声日益高涨

  18. 因为节省下来的资源可用于应对全球性贫困问题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19. 因为我们承担不起将裁军和不扩散的问题放在次要位置

  20. 因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的全体会员国将为核裁军和不扩散进程注入新动力

  21. 因为我们对人类的未来不敢掉以轻心

  22. 因为核武器比它力求解决的任何问题都要危险

  23. 因为核武器释放的辐射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24. 因为美国和俄罗斯已经承诺削减各自的核武库

  25. 因为“在作战武器消灭我们以前,我们应该先消灭它” - 美国总统肯尼迪 1961 年在联合国发表的讲话

  26. 因为我们无法承受得起2万多个核武器

  27. 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核武器将会继续扩散

  28. 因为我们不想看到区域核军备竞赛

  29. 因为只要核武器存在,就可能会发生意外

  30. 因为如果所有国家都签署了《不扩散条约》(NPT)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这两项条约,就可以减少核威胁

  31. 因为核武器可一次性杀死数百万人

  32. 因为“仅靠单单一个人或国家的力量无法制止核战争”– 三宅一生

  33. 因为自 1945 年以来花费在核武器上的 12 万亿美元本可用来消除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

  34. 因为“哪怕只是为了和平的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应对此表示支持”– 三宅一生

  35. 因为全世界 68 亿人正处于危险之中

  36. 因为这将成为人类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37. 因为我们必须避免这一最终可阻止的灾难

  38. 因为想象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不再是梦想,而是可能达成的现实

  39. 因为已有 113 个国家/地区加入了无核武器区

  40. 因为经过长达 50 年的谈判,是时候禁止核试验了

  41. 因为如果立即采取果断的措施,将加快实现无核世界的可能性

  42. 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有更多的国家渴求开发核武器

  43. 因为核武器的自身存在即代表着:在战争中、恐怖袭击中或意外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越大

  44. 因为除了数百万人将因此丧命之外,核战争还可能导致极大规模的环境危机

  45. 因为尽管许多核储备均有安全保障,但仍有部分武器易被盗取

  46. 因为“核安全与经济安全同等重要” – 联合国和平信使迈克尔•道格拉斯

  47. 因为禁止全部核试验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需要得到九个有核国家的批准

  48. 因为“所有国家都应认识到裁军有助于发展 – 二者对于和平至关重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49. 因为我们不能静待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自行到来,而应主动推进裁军以确保安全

  50. 因为核武器不能制止恐怖主义

  51. 因为“现在便是实现核不扩散的机会” – 联合国和平信使迈克尔•道格拉斯

  52. 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可能面临核扩散范围的逐级扩大

  53. 因为“此类屠杀应当永不再现”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日的视频致辞中如是说

  54. 因为当今的许多核武器的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100倍

  55. 因为使用核武器意味着屠杀数百万无辜的人民

  56. 因为“我们应说服领导人核武器只会造成浪费和带来危险,是徒劳无益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日的视频致辞中如是说

  57. 因为在目前来说,多边核裁军是可能实现的 – 联合国和平信使迈克尔•道格拉斯

  58. 因为核武器在各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不是必需的

  59. 因为安全不是以武力,而是通过正义、法律和相互尊重实现的(发自法国)

  60. 因为核武器迄今已产生了 1.04 亿立方米的放射性废物 – 美国能源部

  61. 因为对另一持有核武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是自杀性行为,也是对其他无核国家的不道德行径

  62. 因为国家/地区间的仇隙可能成为整个地球的死刑令 – 联合国和平信使迈克尔•道格拉斯

  63. 因为人们花费数十亿金额制造自我毁灭的工具,而无数人却死于饥饿(发自波兰)

  64. 因为核武器正阻碍现代社会迈进一个真正充满关怀、和平、理解和团结的时代(发自美国)

  65. 因为只有我们团结一致,而不是以核毁灭相互威胁,才能真正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发自英国)

  66. 因为“我不知道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将使用哪些武器,但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人们肯定用的是木棍和石块”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67. 因为只要有武器,就会有争端;只要有争端,人类就会受苦(发自印度)

  68. 因为使用任何手段杀人都是错误的 – 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接受这一具有绝对破坏性的想法呢?(发自加拿大)

  69. 因为友爱、同情、合作、理解、宽容、团结、宽恕、善意、仁慈、关爱、理性和关怀才是答案,而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自美国)

  70. 因为没有核武器就不会有核战争(发自英国)

  71. 因为我们必须努力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和平之中(发自法国)

  72. 因为“武力不能维持和平。只有相互理解才可以”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73. 因为我们世界的未来取决于保护生命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生产核武器(发自尼日利亚)

  74. 因为任何国家都无权威胁将另一个国家/地区完全摧毁(发自加拿大)

  75. 因为生命比武器更为重要;人们可以替换武器,却不能替换已逝去的生命(匿名)

  76. 因为我希望我的女儿长大后能明白:解决争端的答案是对话,而非暴力(发自英国)

  77. 因为核武器不能给予我们任何保护。核武器仅是一个我们再也负担不起的昂贵幻觉(发自美国)

  78. 因为核武器不会区分军事目标与医院或游乐场(发自美国)

  79. 因为生命在这个星系中是极其稀有的,而核战争则威胁着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存在(发自英国)

  80. 因为核战争可能致使人们死亡、残疾或常年生活在贫困之中(来自菲律宾)

  81. 因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可以终止核武器军备竞赛 – 联合国和平信使迈克尔•道格拉斯

  82. 因为“核武器很不切实际,其风险之大令人无法接受,且对人类文明毫无益处” – 全球安全研究所

  83. 因为“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向我们的后代借来的。”(发自美国)

  84. 因为我们需要国家间的相互理解 – 而核武器只是威胁,并未提供任何理解(发自厄瓜多尔)

  85. 因为全世界有 30 亿青少年未满 25 岁 – 他们理应在一个更安全、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中成长(发自美国)

  86. 因为我们的优先事项制定有误。世界上已有太多的武器,而发展和平却嫌资金不足 – 联合国裁军高级代表德凯罗斯•杜阿尔特

  87. 因为世界上已有太多的武器,而发展和平却嫌资金不足。您定能设定正确的优先事项。请加入 WMD - We Must Disarm campaign(我们必须裁军行动)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88. 因为战争和武器未能带来和平(匿名)

  89. 因为相比于战争中恐惧和危险的时期,更多的人在和平的年代得到繁荣的发展(发自美国)

  90. 因为我们的历史已说明一切(匿名)

  91. 因为我们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一代人,我们应该且能够找到暴力的折衷和替代方法(发自加拿大)

  92. 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地球,来自许多个国家,且同为人类(匿名)

  93. 因为要在生活中前进,我们必须注重未来,而不是核战争(发自埃及)

  94. 因为我们还能变得更好(匿名)

  95. 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暴力,这次裁军行动可以帮助减缓紧张局势(发自哈萨克斯坦)

  96. 因为使用核武器违反了人权原则(发自伊拉克)

  97. 因为每个人都热爱和平(发自中国)

  98. 因为相互理解的方式是对话,而非暴力(发自阿根廷)

  99. 因为战争是地球上最惨无人道的事情,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何战争依然存在(发自委内瑞拉)

  100. 因为“在今年的国际和平日,我有一个基本的主题思想:我们必须裁军!”-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