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自1996年以来,国际社会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防治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踏进21世纪,国际社会通过在2015年以前消除贫穷的《千年发展目标》的全球宣传运动,在2000年发起了消除贫穷的积极宣传。
- 干地占全球陆地41.3%
- 全球人口34.7%居住在干地
- 每年丧失20亿公顷可耕作物土地
- 荒漠化影响到20亿人口
- 50%以上的耕地出现中等至严重程度的退化
- 某些地区土地生产力出现惊人下降(每年1%)
- 干旱对妇女的生活条件和受到的待遇造成不利的附带效果
2015年这个目标日期距今只有四年,但贫穷仍然持续,尤其是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去年,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进行了一项题为《被遗忘的亿万人》的研究,其中审查了贫穷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情况,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到不足的地区:
- 干旱程度愈严重,穷人愈多
- 从半湿区域到干旱区域,妇女文盲率逐渐增加
- 从半湿区域到干旱区域,儿童死亡率逐渐增加
这个研究报告认为贫穷的现状并非纯粹是缺乏资源所造成的。干地的地点偏远、政治上的边缘地位及基础设施的缺乏也导致准入市场、受教育和使用医疗设施的机会大大受到限制。
然而,世界主要谷物生产区有些位于半湿地区:北美洲的大普兰斯、阿根廷的潘帕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地带。
大会第A/RES/65/160号决议表示关切拉丁美洲、加勒比、亚洲、北地中海以及中欧和东欧区域的旱地、半旱地和半湿地的贫穷人口日益脆弱。它注意到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十年(2008年至2018年)战略计划和架构在这些区域仍未得到充分落实。该决议还注意到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对受影响人口所造成的不利经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