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水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对维护各种环境——从淡水湖与河流到山区、湿地、港湾、沿海区和海洋——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2005年至2015年“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为加强合作提供了机会,以便为地球各种生态系统的未来保护这一重要资源。
挑战
水需求不断增长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全球淡水生态系统已处于危机之中,许多河流和湖泊已被污染,或因森林和流域等自然生态系统不断缩小而严重退化。大量排放重金属和工农业有害废料使得地下水污染和枯竭情况更为严重。
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正在造成淡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沿海区是地球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但它因入海河流减少而特别脆弱,危及人类和动物生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
每10人中就有大约4人生活在海岸100公里范围内。然而,世界沿海生态系统大约30%的土地都因住房、工业和娱乐需求不断增长而大面积退化。近几十年来,内陆污染日趋严重,过滤污染的沿海生境也遭受损失,从而造成鱼类无法生存的大面积“死亡区”,例如墨西哥湾中的海域。
一半以上人类都依赖山区积蓄的淡水。然而,这些地区受到了来自砍伐森林、农业和旅游的压力,这些活动造成了对水资源无法持续的需求。
需要从事哪些工作?
在贫穷国家中,水资源退化大体上都是贫穷造成的,因为短期生存取代了长期资源保护。在较发达国家,水生态系统的退化更经常地是由无法持续的消费模式造成的。“生命之水”十年期间及其以后,必须治理各种环境退化原因,养护和恢复淡水生态系统,以确保水资源未来经久不衰。
行动建议包括:
- 提高认识,让社区参与有关养护和管理问题决策。
- 承认环境资源的真正价值,通过计量生态系统物品与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展示其真正经济价值。这样,人们就可以真正理解保护自然资源和濒危物种的好处。
- 在更大生态系统范畴内综合规划和管理用地用水。
- 利用环境影响评估办法,衡量养护比较于其他发展活动成本的收益。
- 使用“污染者支付原则”等财政办法或其他奖励或惩罚措施会有促进养护,阻遏退化。
- 跨界合作。国际水道可以激励国家间和平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 有效执行和实施旨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各项国际协定,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