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水域
由于水质恶化,抑或是因为有限的可用水资源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水资源使用者间的竞争加剧。在跨越政治边界的河流流域,这种竞争尤为不稳定。然而经验表明,在许多地区共享水资源的需求能够促成意想不到的合作,而不是造成公开冲突。
尽管问题复杂,但记录显示水争端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得到解决。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仅37起严重争端中发生过暴力,与之相对的是全世界共签署了150份相关条约。这些协定得到各国重视是因为其能使水资源方面的国际关系更为稳定且可预见。事实上,水资源国际条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拉加什和乌玛这两座苏美尔城邦签订条约,结束了在底格里斯河流域的水争端。这也常被称为此类条约的鼻祖。一大批水资源条约在此后出现。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公元805年以来,全世界已签署3600余份与国际水资源相关条约,其中大多数与航行和标界有关。在上世纪,磋商和条约制定的焦点从航行转移到了水资源的使用、发展、保护和节约上。
尽管在水资源共享的问题上冲突仍在继续,有关此问题法律条约的磋商却从未停止。1957年起,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在湄公河委员会的框架内展开合作,在越南战争期间仍保持技术交流。尽管以色列和约旦最近才结束法律意义上的战争状态,但两国自1955年起一直定期举行约旦河水资源共享会谈。印度河委员会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两场战争之后仍得以延续。尼罗河流域是10个国家1.6亿人的家园。尼罗河流域框架于1992年2月建立,旨在通过推广合理利用普通水资源并从中获利来抗击贫穷,刺激区域经济发展。尼日尔河流域的九个国家也达成了相似的合作框架。这些案例反映出了国际水资源合作中的两个重要元素:需要机构有效制定一个持续的参与进程;需要得到各方信赖且资金充裕的第三方进行支持。
3600余份条约与协定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成就,但仔细看来仍反映出了一些重要问题。这些条约中需要的是可行的督导机制、执法机制,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水流及需求制定具体的水资源分配机制。1997年制定的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具体地关注了水资源共享问题,是这方面的一项国际法律文书,为指导国家在共有水道的行为提供了两条重要的原则:“公平合理的利用”及“不对邻邦造成重大损害的义务”。然而,这些术语在水域中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各国对其的自行解释。
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国际水道条约需要更加具体,提出条约的执行措施,以及冲突爆发情况下的详细解决机制。为了更好地协作,需要确定清楚而灵活的水资源分配和水质标准,并考虑到水文事件、不断变化的水域特点和社会价值观。
资料来源:
- 水域无边界背景文件,联合国新闻部,2004年
- 2006人类发展报告. 稀缺性以外:能源、贫穷和全球水危机,第六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6年
你知道吗?
- 全球共有263处跨界湖泊和江河,其流域覆盖地球近半数面积。
- 共有145个国家的领土包含国际河流流域,其中21个国家的领土全部属于国际河流流域。
- 尽管大多数河流流域仅为两个国家共有,但仍有许多河流流域涉及更多国家。全世界有13条河流流经5至8个国家。刚果河、尼日尔河、尼罗河、莱茵河及赞比西河这五条河流流经9至11个国家。流经国家最多的是多瑙河,共穿越了18个国家的国土。
联合国的行动正在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 联合国大会有关跨界含水层法的决议
第六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于2011年12月11日通过有关跨界含水层法的第A/RES/63/124号决议。决议鼓励有关各国“考虑到这些条款草案的规定,做出适当的双边或区域安排,妥善管理跨界含水层”,并在附件中有详细说明。这些规定包括有关各国展开合作,预防、减轻并控制跨界含水层的污染。鉴于这些“无形资源”的重要性,决议邀请各国将该决议草案条款作为今后制定条约的基础。跨界含水层法是国际社会朝着和平共享地下水资源迈出的坚实一步。在此之前,没有国际法文书能够为和平、可持续地管理跨界含水层提供一整套建议和指导。 - 2013年:国际水合作年
2011年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2013年定为国际水合作年。 - 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
1997年联合国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是唯一一份管理共享淡水资源的公约,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份框架公约提供的原则和规定框架经过调整,可以适用于各条国际水道的自身特点。该文件提出的重要指导原则包括:公平合理的利用国际水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对其他水道国造成重大损害;对计划采取的措施提前告知原则。该公约需要至少35个国家批准通过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 2009年世界水日: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2009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重点关注跨界水域,促成跨界水域管理中的合作机会,帮助各国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与信任,推动和平、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 联合国水机制跨界水域工作队
联合国水机制跨界水域工作队旨在提供平台,促进信息及经验教训的持续交流,推动合作,以提高联合国水机制成员和伙伴在跨界水域方面开展活动的连贯性与协调性。